炒股问题_股票问答_股票知识入门_股票推荐_好买卖问股中心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杨百万炒股技巧的简单总结以及炒股大神杨百万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不经意间,中国股市已到而立之年。虽说与欧美发达国家两百多年历史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股市还略显“稚嫩”,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也足够书写出一幅幅华丽篇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杨怀定,说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略感生疏,尤其是新一代年轻的投资者。但如果说“杨百万”,大家肯定有所耳闻,没错,杨怀定就是杨百万,有“中国第一股民”的称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保管员,变成股市超级大户,甚至引起了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注意。

时间已过三十余载,杨百万或许仍活跃于证券市场。

赚钱“赚”到手软,一年“炼成”杨百万

1988年3月28日从工厂辞职,扔下自己的铁饭碗之后,杨怀定在家里躺了两个礼拜,琢磨该干哪一行。在其回忆中,那两周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看报纸——他订了市场上所有能买到的报纸,一共73张。

在4月初的一天,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1988年4月21日,中国将开放国库券交易。只要有证券交易,就有高低价,这个意识是从电影《子夜》中学来。杨百万称,当时他就“傻”想,或许能从差价中赚上一笔。

首个交易日,杨怀定拿着两万元钱到了交易所,站在交易所的门口,他算了一笔账:国库券1985年的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如果2万元全部买下,一年就有3000元。“当时存在银行的利率是5.4%,全年利息1080元。那多出来的近2000元,早已超出我在工厂的工资。”于是他把所有的钱都买了国库券。

下午再去交易所看行情时,发现已经涨到112元,杨怀定紧急脱手,赚了800元,相当于自己一年的工资。赚到第一笔钱的杨怀定心放宽了些,又开始突发奇想:如果我能把104元的国库券买回来,再以112元的价格卖出去,不就可以赚钱了吗?

当时全国有7个城市都开放了国库券交易,杨怀定决定要打听一下其他城市的行情。他立即跑到了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终于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

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0000元的本钱一下子变成了22000多元。跑了几次以后,杨怀定决定借钱,在把所有亲朋好友的钱都借了之后,他手头有了14万元现金,开始背着更多的钱往返于合肥和上海之间。

“钱的力量太大了!”而通过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一年之间,杨怀定变成了杨百万,市场舆论哗然一片,并引起了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的注意。

回顾这段国库券买卖岁月,杨怀定说:“只想赚钱的我,不自觉地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潮流,不自觉地成为了典型。”

敢于做吃螃蟹的人,转战股市

资金量做大之后,杨怀定不再亲自到外地跑了,雇了几个人在全国各地跑,他坐在上海用电话遥控。

杨百万说:“用现在的话讲,我就是买信息。我变成信息中心,知道哪里价格最低。我指挥他们从最低的地方开始依次买进,越买差价越小,最后回到上海卖出。人换班休息,资金不闲着,每天在滚动、膨胀。”

有头脑、有魄力、有远见、有格局,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随着国库券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杨怀定见好就收,转向更具潜力的股票市场。说是市场,其实就是一间原为理发店的小小门面,这就是1986年9月26日开张的工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

当时上海股票市场非常低迷,交易者寥寥无几。营业部的员工好心地劝他不要买,但杨怀定坚信自己的判断。他说:“我有一个多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就是坚信自己经过分析研究后的判断,而不愿理会证券公司或专业机构的话。”

他第一次买入的是电真空。电真空面值100元,此前最高曾到过140多元,当时跌到91元。他当时对营业部的人说,估计利率要调低,所以买点股票放着。结果没多久,利息果然下调了。许多人都传说他有背景,知道内幕消息。杨百马说:“我哪有背景?我就是读报分析出来的。”

半年后股票开始暴涨,电真空涨到800元。后来的一段日子,杨百万继续在电真空这只股票上做“高抛低吸”,因为多次“精准”的操作,被人告到市政府说是操纵股价,不过后来有关部分调查之后为其辟谣。

因为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精准操作,杨百万很快成了股市里的明星人物。

讲课、写书、开发软件,路越走越宽

1993年开始,杨百万经常受邀到全国各地讲课作报告。他注重讲授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也在大势的关键时刻对散户作出提醒,加之他的讲课风趣生动,颇受欢迎。此后,他又开始应邀在全国各地报刊上持续发表文章,评论大盘走势,宣传投资理念。他在全国散户中的影响力和名声随之越来越大了。

据中国证券报记载,1993年,杨百万在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专题节目中畅谈股份制问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随后他应邀在沈阳财经学院担任了十年的专职教授,期间还应邀在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学府演讲。

而令他最感荣耀的是2000年10月,以一介平民和一个从未进过大学的初中毕业生的身份,他走上中国名校学术殿堂——北京大学的讲台,为研究生和MBA讲授证券市场的理念和实务。至此,杨百万在股市上不仅收获了财富和知识,而且收获了此前未曾预料到的荣誉,在很高的层次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另外,在2000年之前,杨百万开始致力于总结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对大盘、个股走势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开发一套技术分析软件。为此,他成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投入了主要的精力。

这十年间,他还写作出版了五六本书。配合软件的销售和学员培训而写的《股市赢家》一书被评为2007年最佳商业图书。这些书的写作和出版让他颇感自豪。

回顾起二十多年的炒股经历,杨百万总结了一句话:“从一个投机者转变为理性的投资者。”

宝刀未老,仍活跃于股市江湖

杨百万,已从媒体中消失多年,也淡出大众的视野多年,不过他的一些投资理念仍受普通投资者的追捧。像“大家都清楚,进股市就是低进高抛;不做死多头,不做死空头,要做滑头;炒股要听党的话”等等。

回顾起其多年的股市经历时,杨百万的话让人感触颇深——这么多年我能不倒,重要的一点是信奉'落袋为安’,赚了钱就从股市抽出来,而不是全投进去,这需要抑制自己的贪欲。”

出生于1950年的他,如今已经年近70,已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年龄。在他60岁左右的时候就曾表示,下半生的钱已经赚够了,炒股不再是为了赚钱,只是因为兴趣,就像别人养宠物一样。至于何时彻底退出股市,他笑称自己没有考虑过,会一直炒下去,因为老年炒股可是对付老年痴呆症的良药。

对于普通投资者,杨百万提醒股票不是人人能炒的。证券市场是放大人性弱点的。历经几次熊市和牛市,太多的人因为贪婪、急躁而起伏,对于那些有专职工作的老百姓,他建议将钱去做一些低风险的投资。

股市亦江湖。虽说后起之秀层出不穷,但作为老一辈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拓者”,股市江湖中绝对有杨百万一席之地。

时间会将一个人遗忘,但经典的思想、理念定可流芳百世。附其经典语录:

1、炒股要有平常心,知足方能常乐,不能太贪。

2、稀里糊涂赚钱的人,一定会稀里糊涂地赔钱。

3、看大势赚大钱,看小势赚小钱,看错势要赔钱。

4、忍耐是一种等待,忍耐是酝酿盈利的一种高超手段。

5、先求保本,后求盈利是目前投资精神、投资理念健康的一个标准和象征。

6、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比财富更重要。

7、股市里不是看谁笑得最好,而是看谁笑到最后。

8、只要用点心思,炒股是很好学的。

9、不经过熊市的股民,不是一个成熟的股民。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

 

 

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 孙铭蔚 葛佳

中国证券市场传奇人物“杨百万”去世。

6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杨怀定家属处获悉,素有“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杨怀定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

“突然听说杨怀定走了,感到很是惋惜。” 被誉为“中国证券教父”的东方汇富创始合伙人阚治东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申银万国证券早期的那批客户中,杨怀定算是对国债交易非常有见地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

“杨百万是中国股市标志性人物。缅怀!”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其微博上写道。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标志性人物、大名鼎鼎的超级大户,杨怀定声名在外。“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股神”、“改革开放20年20人”等,都是其广为人知的称号。

同时,加之其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内证券市场最早参与者与见证者身份,杨怀定的故事,还被外国媒体广为报道。

不过,虽然作为中国股市标志性风云人物的“杨百万”声名在外,很多事迹被广为赞誉,但杨怀定开发炒股软件和力挺中国石油(601857)这两件事,也给他带来过争议。

声名在外

“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股神”、“改革开放20年20人”等,都是杨怀定的标签。

在改革开放中,杨怀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保管员,一跃成为A股市场的超级大户。同时,在此后的A股市场参与中,杨怀定还操盘出很多为人称道的成功交易。这些传奇经历,都令其被广为赞誉。

1988年4月,国库券转让从7座城市开始试点,并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还出现了异地差价。一个月前辞职下海的杨怀定,通过买卖国库券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一年时间里就赚到了100万。杨怀定声名鹊起,“杨百万”的称号也不胫而走。

“谈到国库券买卖,不得不提到当年资本市场颇有名气的杨怀定。”阚治东在其书中写道,杨怀定人长得粗粗实实,却不乏上海人的精明,在早期证券市场赚了点钱,人称“杨百万”。

阚治东在书中表示,“杨怀定自己也承认,他在证券市场淘得的第一桶金是通过国库券异地买卖,不少刊物也把杨怀定称为异地倒卖国库券的开创者。杨怀定自述,当年他发现城市之间的国库券价格存在差价,就凑了10万元到了安徽,从当地国库券经营机构买入国库券,再回上海卖给上海证券业务部,一倒手可以赚几千元,于是,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还从上海保安公司请了保镖同行。”

阚治东在书中同时指出,“杨怀定也是静安证券业务部最早的一批客户,我与他也很早相识。杨怀定是不是当年发现国库券淘金秘诀的第一人,我很难确认,但他肯定属于当年国库券买卖最活跃的那批人。”

中国证券报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时的报道中指出,“杨百万”三个字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转折时代的象征与缩影。而这一时代转折对于国家民族之未来、对于十几亿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希望,意义重大。

1990年,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杨怀定也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被称作“中国第一股民”。与此同时,杨怀定在A股市场中的几次“神操作”,也让其赢得了“股神”的美名。

1993年,上证市场气氛激烈,沪指从400点一路“高歌猛进”至1500点,当时很多股评家预言大盘将会涨到1800点。而此时的杨怀定,劝告散户不要冲动,最终大盘暴跌至1000点以下。

1998年,“杨百万”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评选为“改革开放20年20人”之一。

2000年10月,杨怀定更是以一个普通个人投资者的身份,走上北京大学的讲台,为MBA金融研究生讲授证券市场的理念和实务。

虽然早已“功成名就”,但杨怀定曾表示永远不会离开股市,更是给孙子起名“杨线”,小名“涨停板”。因此,沉寂多年后,“杨百万”的“股神”称号再次在A股响起。

2008年5月19日,已经沉寂多年的杨怀定罕见发声,宣布自己已经全部空仓。10多天后,股市遭遇到了印花税调高之后的大跌,“5·30”行情中市场最低一度跌至3400点附近。

而在2008年的9月28日,杨怀定再次表示,又到了“5·30”前夜。当年的10月和11月份,股指从6000多点的高位一直调整,最低跌破了4800多点的半年线。

新华社报道指出,杨怀定在其《要做股市赢家》的序言中写道:“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值得关注的是,杨怀定不仅在国内名声斐然,其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投资故事,也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等媒体报道,成为重要话题。

父子共同成立炒股软件公司,曾表态“要把中石油股票留给孙子”

成名后的杨怀定出书、授课、开发杨百万炒股软件,事业越做越大。

学历不高的杨怀定出版了多本专著,其中《要做股市赢家》甚至获评“2007年最佳商业图书”。

杨怀定还创立公司,和儿子一起开发“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

2003年,“杨百万炒股软件”跃入公众视野,每套软件售价不菲。杨怀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把多年积累的许多特有指标编入软件中,反映其看股、选股、炒股的思想。

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杨怀定软件科技公司”在2002年12月成立,杨怀定为大股东同时为疑似实际控制人,占股40%;杨怀定的儿子杨珏琦占股30%。

此外,在中国石油上市初期,杨怀定曾公开力挺中石油,并表示自己的中石油股票要留给孙子的,也是许多老股民记忆中的“痛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热门股中国石油的投资者曾如此自嘲。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石油在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一年内跌幅接近80%,令不少股民损失惨重。

杨怀定彼时称:“中石油是只好股票,我之前申购的4000股卖出已经赚了12万多,这只股票我的成本价摊平不过几毛钱。我手里的要留给我的孙子,现在他4岁,等他20岁的时候,刚好可以用作教育资金。”

如今,新中国证券史上这段关于“杨百万”的传奇画上了句号。不过,“中国第一股民”的故事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相信仍将经久流传。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施鋆

[杨百万炒股技巧的简单总结以及炒股大神杨百万]

引用地址:https://www.cha68.net/202404/43406.html

tags: